——青海省海東市織密防汛安全網
中國安全生產網記者 高峰2025-08-12 16:31:58





連日來,針對山洪、泥石流等極端復雜天氣形勢,青海省海東市市委、市政府立足于“防”,著眼于“減”,落實于“救”,堅決扛牢防汛救災政治責任,充分發(fā)揮氣象預警“眼睛”作用,嚴格部門協(xié)同聯(lián)動機制,開展隱患排查全覆蓋自查整治,以最高標準、最嚴要求、最實舉措,織密防汛安全網,全力守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
“深刻把握防汛救災工作的極端重要性,將其作為檢驗政治擔當和能力作風的重大考驗?!痹谑形N瘯?、市政府常務會議專題研究部署防汛工作時,該市主要領導多次強調。
為了夯實“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責任機制,市委、市政府主要負責人及分管負責人率先靠前指揮、密集調度,及時分析研判雨情、水情、汛情,深入一線督導檢查;各縣區(qū)、各部門主要負責人高效協(xié)同推進、科學謀劃區(qū)域防汛工作;鄉(xiāng)鎮(zhèn)干部下沉一線,村社干部夯實末梢職責,嚴格落實市、縣、鄉(xiāng)、村四級24小時領導帶班和專人值班制度,確保防汛指令和信息上傳下達“零延誤”。
通過擰緊五級包保責任“全鏈條”,全面壓實34名市級領導、149名縣級領導、1141名鄉(xiāng)鎮(zhèn)領導的包聯(lián)責任。成功高效處置15起突發(fā)洪澇、山體滑坡等重大險情。全力做好搶險救災物資更新儲備,分類儲備市本級防汛應急物資27類2.21萬余件,救災物資34類2.58萬余件,1668支各類救援隊伍2.45萬人隨時待命,時刻處于臨戰(zhàn)狀態(tài),提前在重點時段和重點區(qū)域預置布防救援力量、物資和裝備,確保關鍵時刻用得上、拉得出、能處置。
發(fā)揮氣象預警“眼睛”作用
充分發(fā)揮氣象監(jiān)測預報預警在防災減災救災中的“眼睛”和“第一道防線”作用,為做好災情應對提供準確決策依據(jù)。將預警信息迅速有效到達基層末梢,確?!敖袘敝边_到鄉(xiāng)、到村、到人。同時重點針對夜間、局地短時強降雨和山洪災害進行短臨預報預警,及時精準有效發(fā)布預警信息。共組織氣象、應急、水務、自然資源等部門會商研判和調度102次,發(fā)布各類預警信息352條,手機短信發(fā)布氣象信息和預警信息368條,50萬余人次。
把確保人員安全作為防汛工作的核心目標,嚴格落實“叫醒叫應”機制。全市六個縣區(qū)95個鄉(xiāng)鎮(zhèn)(街道)1587個行政村(社區(qū)),配備5409臺套預警叫應叫醒設備,配備率達100%。通過預警信息平臺、應急廣播、高音喇叭、敲門入戶等多種方式,確保預警信息第一時間傳遞到村、到戶、到人。對地質災害隱患點、山洪災害危險區(qū)、低洼易澇區(qū)、危舊房屋等重點區(qū)域受威脅人員,落實“一對一”轉移責任人。下沉干部7.7萬人次,提前轉移危險區(qū)群眾11.1萬人次,跟蹤轉移進展,對轉移群眾居住周邊環(huán)境進行安全評估,竭盡所能保障受災群眾轉得出、穩(wěn)得住、不回流。
嚴格落實部門協(xié)同聯(lián)動機制
消除可能引發(fā)災害事故的隱患,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嚴格“扁平化”指揮體系和部門協(xié)同聯(lián)動機制,落實“關、停、撤、轉、巡”等措施,對全市2250處在冊地質災害隱患點開展安全檢查,特別是全覆蓋排查受威脅的1045處1.26萬戶5.06萬人地質災害隱患點情況。
加強城市排洪防澇,確保各項排水設施汛期正常運行。截至目前,全市共出動13.48萬人次,車輛2.8萬臺次。共排查橋梁涵洞21座、雨水井4356座、污水檢查井20座,整改易澇積水點12處,疏通排水口72處、排水管渠155.8公里。聚焦全市64座中小型水庫、137條河道、382條渠道、中型以上185座淤地壩、31座水電站等,開展縣級隱患全覆蓋自查整治,并組成6個市級工作組深入各縣區(qū)開展督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