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項目 |
測定層次 |
頻率 |
方法 |
備注 |
|
NO 3 -N 、 NH 4 -N |
表層 1 . ( 0-10cm )( 10-20cm ) 2 .發(fā)生層次明顯的土壤: 腐殖層 , |
1 次 / 年( 8-11 月采樣) 采樣重復數(shù)見監(jiān)測規(guī)范。 |
比色法、蒸餾法 |
2004 年開始,每年采樣 |
|
速效磷 |
Olsen 法(北京森林站); Bray1 法(其他森林站) | |||
|
速效鉀 |
乙酸銨浸提 | |||
|
有機質(zhì) |
重鉻酸鉀氧化法 | |||
|
全氮 |
半微量凱式法 | |||
|
pH |
電位法 | |||
|
凋落物厚度 |
||||
|
陽離子交換量 |
表層 1 .(0-10cm) ,( 10-20cm ) 2 .發(fā)生層次明顯的土壤: 腐殖層 |
1 次 /5 年( 8-11 月采樣) 采樣重復數(shù)見監(jiān)測規(guī)范
|
乙酸銨交換法(中性、酸性土壤);乙酸銨 - 氯化鈉交換 - 原子吸收 ( 火焰光度法 ) (石灰性土壤) |
2004 , 2009 , 2014 年采樣 |
|
緩效鉀 |
硝酸浸提法 | |||
|
土壤交換性鈣、鎂、鉀、鈉(酸性、中性土) |
乙酸銨交換 - 原子吸收(或 EDTA 容量法) | |||
|
土壤交換性氫、鋁(酸性土) |
KCl 交換-中和滴定 | |||
|
速效微量元素 |
1. (0-10cm),(10-20cm) 2 .發(fā)生層次明顯的土壤: 腐殖層 |
2004 , 2009 , 2014 年 采樣 | ||
|
有效硼(南方站) |
1 次 /5 年,( 8-11 月采樣),見采樣年度。采樣重復數(shù)見監(jiān)測規(guī)范 |
姜黃素法 | ||
|
有效鉬 |
草酸 - 草酸銨浸提 | |||
|
有效鋅(石灰性土壤) |
DTPA 浸提(堿性、中性土壤) 、HCL 浸提(酸性土壤) | |||
|
有效錳(石灰性土壤) |
DTPA 浸提(堿性、中性土壤) | |||
|
有效鐵(石灰性土壤) | ||||
|
有效硫 |
氯化鈣浸提(堿性、中性土壤);磷酸鹽浸提(酸性土壤) |
|||
|
容重 |
環(huán)刀法 |
|||
|
有機質(zhì) |
剖面 : 1. 發(fā)生層次不明顯的土壤 ( 0-10cm 、 10-20cm 、 20-40cm 、 40-60cm 、 60-80cm、80-100cm ) 2. 發(fā)生層次明顯的土壤按照發(fā)生層次采樣 |
1 次 /5 年( 8-11 月采樣),見采樣年度。采樣重復數(shù)見監(jiān)測規(guī)范 |
重鉻酸鉀氧化法 |
2004 , 2009 , 2014 年 采樣 |
|
全氮 |
半微量凱式法 | |||
|
全磷 |
酸熔或堿熔、比色法 | |||
|
全鉀 |
酸熔或堿熔、火焰 / 原子吸收 | |||
|
微量元素全量 |
土壤分中心分析 2004 , 2009 , 2014 年采樣 | |||
|
硼 、鉬、鋅、錳、銅、鐵 |
剖面 : 1. 發(fā)生層次不明顯土壤 ( 0-10cm 、 10-20cm 、 20-40cm 、 40-60cm 、 60-80cm、80-100cm ) 2. 發(fā)生層次明顯的土壤按照發(fā)生層次采樣 |
1 次 /5 年( 8-11 月采樣)。采樣重復數(shù)見監(jiān)測規(guī)范 |
碳酸鈉熔融 - 比色 | |
|
重金屬 |
| |||
|
鉻、鉛 |
剖面 :1. 發(fā)生層次不明顯土壤 ( 0-10cm、10-20cm、20-40cm 、40-60cm、60-80cm、80-100cm ) 2. 發(fā)生層次明顯的土壤按照發(fā)生層次采樣 |
1 次 /10 年( 8-11 月采樣),采樣重復數(shù)見監(jiān)測規(guī)范。 |
氫氟酸 - 高氯酸 - 硝酸消煮 | |
|
鎳、鎘、硒 |
氫氟酸 - 高氯酸 - 硝酸消煮 | |||
|
砷 |
硝酸 - 硫酸消煮 | |||
|
汞 |
冷原子吸收法 | |||
|
土壤礦質(zhì)全量( P 、 Ca 、 Mg 、 K 、 Na 、 Fe 、 Al 、 Si 、 Mo 、 Ti 、 S ) |
EDTA 容量法 偏硼酸鋰熔融 —ICP |
* 盡量按照固定深度采樣,當土壤特殊發(fā)生層次出現(xiàn)時以不跨越發(fā)生層次為準。
* 土層較薄或發(fā)生層次明顯的臺站 , 可對剖面采樣深度進行適當調(diào)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