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chǎn)品詳情
高硅鑄鐵陽極在陰極保護系統(tǒng)中服役時,故障多源于材料本身缺陷、安裝不規(guī)范、環(huán)境適配不當或運維缺失,核心表現(xiàn)為電流輸出異常、極化電位漂移、陽極損耗加速等,直接影響防護效果。以下是三個常見故障的成因分析、判斷方法及針對性處理措施:
一、陽極電流輸出不足(總電流<設計值 80%)
1. 故障成因:接地電阻過大、陽極與電纜連接不良、陽極選型不當、電源設備故障
2. 判斷方法:測試系統(tǒng)總接地電阻、用萬用表檢測陽極與電纜連接點接觸電阻、核查恒電位儀輸出參數(shù)、對比單支陽極電流分配。
3. 處理措施
接地電阻超標:向陽極周邊鉆孔補充石墨-膨潤土填料并夯實,干燥土壤定期灑水,高阻土壤可增設輔助陽極;
連接不良:開挖暴露連接點,重新焊接/壓接,按規(guī)范做防腐密封,復測接觸電阻≤0.01Ω;
陽極選型/數(shù)量不足:更換允許電流密度更高的合金型高硅鑄鐵陽極,或按核算數(shù)量增補陽極;
電源故障:檢修恒電位儀(更換損壞模塊、校準參數(shù)),確保輸出電壓≥I 總*R總+0.8V,電流冗余≥20%。
二、陽極局部腐蝕/點蝕(表面出現(xiàn)蝕坑、破損)
1. 故障成因:鈍化膜破損、成分不均勻、電流密度過高、填料覆蓋不全。
2. 判斷方法:開挖檢查陽極表面、檢測土壤腐蝕離子濃度及pH值、監(jiān)測陽極工作電流密度。
3. 處理措施
輕微點蝕:清理腐蝕產(chǎn)物,在表面涂刷防腐導電涂料,補充填料覆蓋破損區(qū)域;
嚴重腐蝕:直接更換陽極,避免失效擴大;
介質適配問題:土壤pH<5.5或Cl>5% 時,更換含高鉻鉬的耐蝕型陽極,或預處理土壤(;
控制電流密度:調整恒電位儀輸出,分散陽極布置,避免局部電流集中。
三、極化電位漂移(偏離- 0.85~-1.10V/SCE范圍)
1. 故障成因
電位偏高(>-0.80V/SCE):電流輸出不足、參比電極失效、陽極極化電阻增大;
電位偏低(<-1.20V/SCE):電流過大導致析氫、陽極與被保護體距離過近、參比電極布置不當。
2. 判斷方法:用標準參比電極校準現(xiàn)場參比電極、復測陽極接地電阻與電流輸出值、核查陽極與被保護體水平距離。
3. 處理措施
電位偏高:按“電流輸出不足”故障處理,更換失效參比電極,調整陽極布置優(yōu)化電流分布;
電位偏低:降低恒電位儀輸出電流,增大陽極與被保護體距離,重新布置參比電極;
長期漂移:定期監(jiān)測電位變化,建立趨勢曲線,若因陽極損耗導致漂移,提前規(guī)劃陽極更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