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機電之家首頁 >> 工程造價>> 工程管理 >> 工程監(jiān)理 >> 讓技術人性化的科學——人機工程學
讓技術人性化的科學——人機工程學

   引言  如何讓機器及工作環(huán)境的設計,能更適合人的生理心理特點,讓人在作業(yè)當中,能夠感受到舒適和便捷,以至融洽和滿足?這樣的問題,也許會讓您覺得新奇而又全無頭緒,或者說天真而又脫離實際,或者過于簡單和平易近人,因而是無需專門來研究和思考的問題。不管怎么說,下文所要介紹的是,就這個問題已發(fā)展出了一個在發(fā)達國家影響巨大的現代學科,即使在我國也已在近20年取得了長足的進展。

   在一些好萊塢的科幻大片里,未來的世界充斥著生硬冷漠的巨型建筑、和橫行無阻的巨無霸機器人,人類成了一群柔弱渺小的螻蟻,面對自己的造物一邊作無力的掙扎,一邊也對此前的技術狂熱作絕望的反省。另一方面,我們也見到近來有些廠商,尤其在計算機和家具產品領域,把“以人為本”、“人體工學”的設計作為產品的特質來重點宣傳。如何讓技術的發(fā)展圍繞人的需求來展開,產品和環(huán)境的設計如何更好地適應和滿足人類的生理和心理的特點,關于這些問題的答案,就涉及到本文所要介紹的人機工程學。


1 什么是人機工程學

    人機工程學是一門多學科的交叉學科,研究的核心問題是不同的作業(yè)中人、機器及環(huán)境三者間的協(xié)調,研究方法和評價手段涉及心理學、生理學、醫(yī)學、人體測量學、美學和工程技術的多個領域,研究的目的則是通過各學科知識的應用,來指導工作器具、工作方式和工作環(huán)境的設計和改造,使得作業(yè)在效率、安全、健康、舒適等幾個方面的特性得以提高。
    人機工程學從不同的學科、不同的領域發(fā)源,又面向更廣泛領域的研究和應用,是因為人機環(huán)境問題是人類生產和生活中普遍性的問題。其發(fā)源學科和地域的不同,也引起了學科名稱長期的多樣并存,在英語中,主要有Ergonomics(歐洲)、Human Engineering(美國)等,在漢語中,則還有“人類工效學”、“人類工程學”和“人體工學”。我國一般把“人類工效學”作為這個學科的標準名稱,不過筆者更喜歡“人機工程學”的叫法,比較起來,前者指明人類和工效的研究是學科的主要內容,但后者更能抓住問題的核心在于人機關系,也更適合學科目的的豐富內涵。


2 人機工程學在二戰(zhàn)時期的迅速發(fā)展

    人機工程學的各個分支學科的研究,都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人機工程學研究的性質。所有這些思想和方法經過長期和零散的醞釀,在二戰(zhàn)時期獲得了突破性的進展,從此也奠定了人機工程學皇游墑斕南執(zhí)Э頻牡匚?,灾o瀾綬段艿街厥硬⒈皇游ひ檔耐貧χ?。这种情形的发生,是因为战争中竻灿武祈d姆⒄?,蕼厦人机协调问题的突然激化。例染樥漳z圖呋骰岢齠苑尚性鋇奶迥芎橢悄芤?,蕼厦人凿^難“魏團嘌的訊炔歡顯齟螅偈乖詵苫囊潛硐允盡⒉僮莨ぞ吆頭尚性弊蔚炔考納杓浦?,矇拿不紗洋秳蛘f囊蛩氐目悸牽擻泄氐募際鹺頭椒ǖ難桿俜⒄埂?BR>    人機工程學作為一個工程學科,其研究常常是圍繞具體的現實問題而展開,例如由于航空航天活動對人類生理適應性和工作能力的挑戰(zhàn),促進了航空航天醫(yī)學的發(fā)展,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飛行器設計與應用力學系,也較早設立了人機環(huán)境專業(yè)的教學和科研;由于工業(yè)生產中職業(yè)病的廣泛危害,在北京醫(yī)科大學公共衛(wèi)生學院也開展了包括坐姿作業(yè)導致的肌肉骨骼勞損、粉塵污染致癌等職業(yè)病學的研究,同時也就涉及到作業(yè)姿勢,作業(yè)環(huán)境評價等方面的人機工程學的研究。


3 我們身邊的人機工程學

    人機工程學的基本研究對象是人的工作,有趣的是,其許多原理認識之后常常顯得非常淺顯,而認識之前又常常難以發(fā)現或者易于忽視。
    就日常的熟悉程度,最典型的例子莫過于青少年的學習姿勢和近視眼問題。為了防止青少年寫字時駝背和近視眼,人們曾設計出各種姿勢糾正器具,來限制弓腰,使學生寫字時保持直坐姿勢。這些器具也許會吸引家長掏腰包,但我要懷疑它們是否會得到學生的歡迎。難題實際上在于,人的眼睛是向前長在臉上的,而不是向下長在下巴上的,而人的眼睛又傾向于對對象作正面的觀察。這樣,看作業(yè)本就就要求面部向下傾斜,這時要挺直脊柱,必然導致頸部彎曲角度的加大;如果又要挺胸又要直頸,學生就只好使勁向下撇眼睛。對此王小波在《白銀時代》里有一段生動的描寫:“只要不是工間操時間,我們都要挺胸垂著頭寫稿子,那樣子就像折斷了頸骨懸在半空中的死尸。長此以往,我們都要像一些拐杖了?!彼韵啾戎拢谧鳂I(yè)中自然形成的適度的駝背姿勢,把這個角度的扭曲交由脊柱、頸部和眼睛來共同分擔,倒可能是更適合人的生理特性的姿勢。這個問題合理的解決辦法之一,是讓桌面具有適當的斜度,及椅座具有所謂瀑布形的前緣,總之某種姿勢的自然形成,是離不開相應的桌椅設計為誘導和支持的。
    類似的問題,也出現在操作計算機的上機姿勢中。在現行的上機條件下,操作員常常是手臂向前懸空著來操作鍵盤和鼠標的。手臂的懸空形成了肩頸部的靜態(tài)疲勞,使得操作員不便背部后靠在椅子靠背上作業(yè)(后靠姿勢會加大懸空的手臂的前伸程度,從而增大肩部所需的平衡力矩,加快肩頸部的疲勞),而當操作員脫離靠背又手臂懸空時,體重就全部需要由脊柱來承擔,其結果或者是腰背的疲勞酸痛,或者是腰肌放棄維持直坐姿勢而塌腰駝背,或者是把手腕抵在桌沿而引發(fā)腕管綜合癥。如此等等,使得計算機操作員的作業(yè)姿勢,大都不是打字教科書中推薦的正確姿勢。這里問題的關鍵和前面類似,即如果書本推薦的正確姿勢沒有適當設計的桌椅的支持,就會是一種費力的姿勢,而各種錯誤的姿勢由于其省力而易于維持,便會成為人們事實上的作業(yè)姿勢。[NextPage] 
    在一些計算機教育的報道中,我們見到兒童趴在與其身材不適的電腦臺上,眼睛湊得很近地操作計算機,這樣的“電腦從娃娃抓起”,后果會不會是電腦職業(yè)病從娃娃得起呢?對于計算機作業(yè)姿勢和作業(yè)環(huán)境,筆者已在因特網上建立了一個專門的站點(http://ergodesk.yeah.net)來加以分析和討論。
    再舉一個人體測量學的例子,在一些大客車座椅,或者老板椅的靠背上部,都有一道鼓起來的凸包。對于大多數中國人來說,這個凸包常常是頂在后腦勺,使得當身體后靠在椅背時,不得不稍稍低頭。從設計上來說,這道凸包本來是用來墊靠頸部的凹處,使人的頭頸更舒服的。問題的出現是由于這些座椅的設計和生產直接從國外引進,而生產者又沒有有關的常識,尺寸上完全照搬。由于中國人的身材較西方人小,結果西人墊頸的凸包就頂住了我們的后腦勺。


4 人機工程學在中國

    在中國,人機工程學的研究在本世紀30年代開始即有少量和零星的開展,但系統(tǒng)和深入的開展則在文革以后。1980年4月,國家標準局成立了全國人類工效學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統(tǒng)一規(guī)劃、研究和審議全國有關人類工效學的基礎標準的制定。1984年,國防科工委成立了國家軍用人-機-環(huán)境系統(tǒng)工程標準化技術委員會。這兩個技術委員會的建立,有力地推動了我國人機工程學研究的發(fā)展。此后在1989年又成立了中國人類工效學學會,再在1995年9月創(chuàng)刊了學會會刊《人類工效學》季刊。
    雖然人機工程學在中國已有所進展,但是和發(fā)達國家相比還非常落后。中國在人力資源方面是相對充裕和廉價的,象“王鐵人”這樣的勞動楷模,就其奉獻精神和堅強意志固然讓人欽敬,而在人機工程學角度看來,卻體現出技術的落后和對人力的濫用。隨著我國科技和經濟的發(fā)展,人們對工作條件、生活品質的要求也逐步提高,對產品的人機工程特性也會日益重視,本文開篇談到一些廠商把“以人為本”的、“人體工學”的設計作為產品的賣點,也正是出于對這種新的需求取向的意識。
    筆者有一次在北京圖書館復印國際人類工效學專業(yè)雜志《Ergonomics》的幾篇文章,旁邊有位讀者很好奇地問我ergonomics是什么意思,當我告訴他這個詞的中文譯名是人機工程學或者人類工效學時,對方的反應顯然仍是一頭霧水。事實上,在我國不光普通公眾,即使理工科的大學畢業(yè)生,也大都不太知道這門學科的有關情況。另一方面,從中國專利局公布的專利授予可以看出,人類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很大一部分,都是關于如何使各種器具變得更省力和方便,雖然人機工程學正是為這類改進提供系統(tǒng)的理論和方法,但就象前面提到的少兒姿勢糾正器一樣,大多數發(fā)明人顯然也缺乏有關的基本知識。這都反映出人機工程學在我國不僅有待研究和提高,更亟需宣傳和普及。杭州大學朱祖祥教授主編的《人類工效學》教程序言也指出:“人類工效學工作者除了要努力從事研究工作外,還須向全社會廣作宣傳。”


5 二十一世紀的人機工程學

    人機工程學致力于人與技術之間的協(xié)調,分開來講,則有技術的人性化和人的技術化兩個方面。
    從信息技術的發(fā)展來看,下一個世紀技術人性化的最大體現將在于計算機虛擬現實技術的實用化?;仡櫲伺c計算機交互方式的演變,從利用穿孔紙帶輸入計算程序,到面對終端機上的字符操作界面,再到個人計算機上的圖形界面和多媒體,繼而是網絡和虛擬現實,界面的日益“友好”或者說計算機技術的日益“人性化”,其實質也就是人機工程特性的不斷的提高。彼爾·蓋茨的《未來之路》和尼葛洛龐帝的《數字化生存》都向公眾介紹過虛擬現實的有關概念和前景,從人機工程學的角度來說,虛擬現實技術把人類的空間感、行走等感覺和行為功能納入到人機交互之中,使得人與信息的交流變得更加自然和沒有阻礙。
    在人的技術化方面,一方面人自覺和主動地進行學習、接受訓練和選拔,從而獲得更大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會被動地和不自覺地接受技術的約束,和形成對技術的依賴,后者例如使用計算器后心算能力的減退,繼而使用電腦記事后記憶力的減退。1997年克隆羊的問世,引起了世界范圍的震動,也繼而引起了是否要研究克隆人的激烈爭論。從生物科學的發(fā)展來看,克隆羊或者克隆人的出現,或者在此時,或者在彼地,但都是技術不斷進步的必然結果,而引起筆者更大震動的,是前不久讀到的一段英國科學家霍金的言論,記得其大意是:由于人類社會和技術環(huán)境的復雜性的不斷提高,使人類作為一種生物所具有的有限能力和復雜性日益難以適應,因而利用基因技術來改造和提高人類的素質將成為必然的選擇。這個觀點意味著人類這個認識和改造的主體,將自覺地將其所發(fā)展的技術手段應用于對自身的根本性改造,這將對人類未來的演進帶來復雜和深遠的影響。當然,在這樣的意義上,筆者和大家一樣都還是未被改進的舊人類,所以對這種新的前景也還無從臆測了。這里值得注意的是,和技術的人性化相比,人的技術化涉及到社會、文化、宗教層面的爭論,或者說涉及到的不同的價值取向的爭論,而這樣的爭論,就越出到科技以外的范疇去了。

作者:未知 點擊:1842次 [打印] [關閉] [返回頂部]
本文標簽:讓技術人性化的科學——人機工程學
* 由于無法獲得聯(lián)系方式等原因,本網使用的文字及圖片的作品報酬未能及時支付,在此深表歉意,請《讓技術人性化的科學——人機工程學》相關權利人與機電之家網取得聯(lián)系。
關于“讓技術人性化的科學——人機工程學”的更多資訊

電子樣本

SN系列樣冊
:鞏經理
:13915946763
:南京塞姆泵業(yè)有限公司
個人求購

楊異乾 【求購】  電涌保護器  2025-11-28
趙焱 【求購】  電氣溫控閥  2025-11-28
張揚瓊 【求購】  ABB火檢...  2025-11-27
張雪根 【求購】  固體除垢劑  2025-11-26
趙經理 【求購】  變壓器  2025-11-26
羅經理 【求購】  巡邏車跟蹤...  2025-11-26
趙經理 【求購】  柴油發(fā)電機  2025-11-26
沈雙 【求購】  柴油過濾紙  2025-11-26
VIP公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