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中子?
世界上的物質是由分子和原子構成的,原子就像是原子核和核外電子的微小太陽系,質子和中子構成了原子核。
中子作為組成原子核的基本粒子之一,不帶電,因此被稱為中子。它是由劍橋大學卡文迪許實驗室的英國物理學家詹姆斯·查德威克于1932年發(fā)現(xiàn)的。中子對輕的原子核非常敏感,能夠精確測得分子結構中的氫原子位置,還能定位“摻雜”在重原子中的其他輕原子。中子的這種特性,使它能夠“拍攝”到材料的微觀結構,跟蹤正在運動中的原子核分子的行為。
什么是中子源?
中子源是能夠產(chǎn)生中子的裝置,進行中子核反應、中子衍射等中子物理實驗的必要設備。要用中子研究物質的結構,必須有一個適當?shù)闹凶釉础?
最早使用的是放射性同位素中子源,但強度較低,壽命有限。20世紀用于中子核物理研究的主要中子源,是用低能粒子加速器產(chǎn)生的帶電粒子束轟擊靶而產(chǎn)生的中子,其能量單一、脈沖性好,但中子產(chǎn)生效率較低。反應堆中子源中子通量高,應用最為廣泛,但由于反應堆散熱技術的限制,使其最大中子通量受到限制。
散裂中子源的出現(xiàn)則突破了反應堆中子源中子通量的極限。
什么是散裂中子源?
簡單地說,散裂中子源就是一個用中子來了解微觀世界的工具。當一個高能質子打到重原子核上時,一些中子被轟擊出來,這個過程被稱為散裂反應。被轟擊的原子核溫度升高,更多的中子就會“沸騰”起來并脫離原子核的束縛。
如果將一個壘球用力投到裝滿球的筐中,有一些球會立刻蹦出來,而更多的球則會彈跳并翻出筐外,散裂反應與這個過程很相似。每個與原子核相作用的質子能夠轟擊出20到30個中子。
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發(fā)展起來的、基于先進加速器技術的散裂中子源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中子源,它的基本原理是用高能強流質子加速器產(chǎn)生能量在1GeV以上的質子束轟擊重元素靶(如鎢或鈾),在靶中發(fā)生散裂反應,產(chǎn)生大量的中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機電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JDZJ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