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chǎn)品詳情
栽培歷史
牡丹作為觀賞植物栽培,則始于南北朝,據(jù)唐代韋絢劉賓客嘉話錄記載:"北齊楊子華有畫牡丹極分明.子華北齊人,則知牡丹亦矣."又據(jù)太平御覽謝康樂說:"南朝宋時,永嘉(今溫州一帶)水際竹間多牡丹.""牡丹這一名稱的發(fā)現(xiàn),標志著牡丹栽培歷史的開始.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說:"牡丹雖結(jié)籽而根上生苗,故謂'牡'(意謂可無性繁殖),其花紅故謂'丹'.近代生物學(xué)先驅(qū)達爾文在十九世紀七十年代寫的《動植物在家養(yǎng)情況下的變異》一書中說,牡丹在中國已經(jīng)栽培了一千四百年從十九世紀七十年代推到一千四百年前,那是公元五世紀,即南北朝初年,和中國牡丹的栽植歷史大體相屬。





隋代
隋代,隋煬帝(公元605-618 )時“辟地周二百里為西苑……,昭天下境內(nèi)所有鳥獸草木驛至京師(今河南洛陽)……。易州(今河北易縣)進二十箱牡丹”?!端逯舅貑柶分姓f道:“清明次五時牡丹華?!边@又足以說明牡丹作為觀賞植物則規(guī)模更大。
唐代
唐代(公元618-907)牡丹栽培開始繁盛起來。開元中盛于長安。傳說當(dāng)時洛陽有個叫宋單父的善于種花,應(yīng)唐玄宗李隆基之召,到驪山種了一萬多本,顏色不相同(《龍城錄》)。李白“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fēng)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钡热住扒迤秸{(diào)”就是歌詠幾種不同顏色牡丹的?!巴デ吧炙幯裏o格,池上芙蓉靜少情。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jié)動京城。”(劉禹錫:“賞牡丹”)“帝城春欲暮,喧喧車馬度;共道牡丹時,相隨買花去。貴賤無價,酬值看花數(shù):灼灼百朵紅,戔戔步束素?!壹伊?xí)為俗,人人迷不悟?!保ò拙右祝骸百I花”)從以上這些詩篇可以看出當(dāng)時長安裁培牡丹的盛況。這時,牡丹不但顏色種類多了,而且還出現(xiàn)了一些新奇變異和重瓣現(xiàn)象?!芭d唐寺有牡丹一窠,元和中著花一千二百朵,其色有正暈、倒暈、淺紅、淺紫、紫白、白檀等,獨無深紅,又有花葉中無抹心者,重臺花者,其花面七、八寸。”(《酉陽雜俎》)“穆宗殿前種千葉牡丹,花始開香氣襲人,一朵千葉,大而且紅。”(《杜陽雜俎》)。這也說明了,中國早在公元九世紀,便已經(jīng)有了重瓣牡丹。
唐代洛陽人宋單父,精于園藝,他種的牡丹,紅白斗色,變異千種,被時人尊稱為花師,驚服他有“幻世之絕藝”。惜此高超絕藝,無著錄傳世。宋歐陽修《洛陽牡丹記風(fēng)俗記第三》載,宋時有一復(fù)姓東門、人稱“門園子”的人,是一位牡丹接花高手,富豪人家都請他嫁接牡丹,秋天接花,到來年春天見花再付錢,接活一株,價值五千。張邦基《墨莊漫錄》亦載,宋徽宗宣和年間,洛陽有一位歐姓花師,用藥壅培白牡丹根下,次年花開淺碧色,人稱“歐家碧”,極為珍貴,每年作為貢品,供奉朝廷。
宋代
(公元960-1279年),中國牡丹栽培中心,由唐之長安而轉(zhuǎn)移到了洛陽,牡丹的品種更多,栽培技術(shù)更加系統(tǒng)、完善。并出現(xiàn)了一批理論專著,對牡丹的研究有了很大的提高。這一時期的著作有歐陽修的《洛陽牡丹記》;周師厚的《鄞江周氏洛陽牡丹記》、《洛陽花木記》;張峋的《洛陽花譜》等等。記述了牡丹的栽培管理,總結(jié)出一整套較為完整的成熟經(jīng)驗。歐陽修說:大抵洛人家家有花,而少大樹,蓋其不接則不佳。
洛陽牡丹的人工栽培始于隋,盛于唐,甲天下于北宋。之后,隨著政治中心的轉(zhuǎn)移和洛陽名園的毀夷,至南宋時,四川天彭牡丹繼起,有小洛陽之盛。從陸游的《天彭牡丹譜》中所列60多個品種看,大都是從洛陽引進的。明代,盛極一時的安徽亳州牡丹也有許多是從洛陽引進的老品種。清代,曹州牡丹取代亳州牡丹而代之,洛陽牡丹又直接或間接地和曹州牡丹存在一定的淵源關(guān)系,足見洛陽牡丹的傳播和影響。當(dāng)今洛陽牡丹更傳到意大利、德國、法國、日本、美國、荷蘭、南非、澳大利亞和中國臺灣、香港等地區(qū)。
牡丹栽培歷史可列表如下。朝代年代栽培中心
隋581-618洛陽
唐618-907長安
五代907-960洛陽
北宋960-1127洛陽
南宋1127-1279天彭
明1368-1644亳州
清1644-1911曹州(菏澤古稱)


